全國人大代表、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陸鑾眉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議案,建議修訂《中國藥典(一部)》(以下簡稱《藥典》),以滿足中醫臨床用藥實際的需要,促進中醫藥的健康發展。
陸鑾眉表示,在我國,《中國藥典》承載著類似藥品說明書的功能和法律效力,用于規范和指導臨床用藥,保證公眾用藥安全有效。“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這部2020年版《藥典》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其中收載的中藥飲片用量一般指成年人每日的水煎劑用量,但臨床實踐中,中藥飲片超《藥典》使用的現象較為普遍。《藥典》對中藥飲片用藥劑量的規定不僅束縛了醫生的手腳,而且醫生開出超出藥典規定的使用量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容易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陸鑾眉認為,《藥典》正文中的“用量”一詞應修改為“參考用量”。同時,制訂與《藥典》配套的《臨床用藥須知》,將《藥典》中的中藥的“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及注意”等寫入配套的《臨床用藥須知》,并針對中藥處方的特點,出臺完善中藥處方點評辦法和細則,使之更好地指導臨床,促進安全合理用藥。
陸鑾眉發現,目前的中藥質量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是參照西藥質量標準的模式建立的,并沒有從整體把握藥物,中藥質量標準不全面。其中關于中藥材(飲片)重金屬、農殘、真菌毒素等有害物質限度標準過于教條,大大提高中藥飲片生產成本,不利于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
陸鑾眉認為,中藥的用量極小,目前還沒有服用中藥引起農殘和重金屬中毒的實際案例。而且中藥的應用情況非常復雜,有鮮用的,有打成粉以后口服的,有外用的,但最多的是煮成湯汁以后去渣飲用的,這與農產品的情況十分相似。因此,建議參考農產品的控制標準,并分情況降低不必要的要求。
陸鑾眉還指出,《藥典》對中藥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存在缺陷。在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方面,現行的用單個或幾個化學成分表征中藥質量的質控方法,不能體現中醫藥學的整體理念和思維體系。“比如傳統炮制工藝制作的熟地所含的毛蕊花糖苷比《藥典》規定最低限量還低;又如人參須所含的人參皂苷比人參飲片(主根)還高;越南產的砂仁(偽品)所含揮發油成分含量比廣東陽春產的正品砂仁還高,如果以成分論質量,以上幾種優質飲片(正品)均不如偽品,造成優質藥不一定是合格藥的尷尬局面。”
為了更好地保護地方特色的炮制品,守正創新,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陸鑾眉還建議,穩步推進地方炮制品及地方特色炮制方法收載入藥典品種中,并用于指導當地藥監部門的監管工作和中藥企業的生產銷售;適當增加《藥典》正文中中藥飲片性狀檢查一項中各省關于“片形”描述的種類,以利于各省市中藥炮制事業的傳承發展與中醫臨床的健康發展。
來源:儀器信息網